吳甦樂.勒多夫斯加修女Ursula Ledóchoswka(1865-1939)
1983列真福品,2003/5/18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將她列入聖品
修女原名茱莉雅,於1865年4月17日出生於奧地利的魯斯多夫 (Loosdorf) 。父親係波蘭籍,母親瑞士籍。
她於1886年在波蘭的首都Cracow加入吳甦樂會。她在那裡了發揮了教育家的天賦,同時展現出對時代訊號的敏銳 -- 當她擔任院長時開辦了波蘭第一所專為大專女學生所設的宿舍,及她對天主和鄰人的熱情。
她在Cracow隱修院生活了二十一年後,和其他兩位吳甦樂會修女被派到聖彼得堡,擔任一所波蘭住宿學校 -- 聖佳德琳學校的校長。1908年時這團體已可成立為獨立的隱修院並開辦初學院。在大戰期間由於她的奧地利籍身分而被迫先後在瑞典和丹麥避難。她團體中的修女也逐一與她會合。
在初創之際吳甦樂修女和其他修女希望加入吳甦樂會波蘭聯合會。但是由於誤會和她們修道生活所採取的不同生活方式而未被接受。為兩方面來說這件事都覺得很痛苦。她在這修會的歷史上寫道:這份痛苦叫我的心淌血,而且我很擔心未來要怎樣帶領我的團體。
在1920年十這個團體大約共有四十位修女和孤兒,一起回到波蘭,定居在靠近Poznan的Pniewy。她的弟弟當時擔任耶穌會總會長,在他的幫助之下吳甦樂修女創辦了耶穌受苦之心的吳甦樂會(Ursulines of the Agonizing Heart of Jesus)。
然而,吳甦樂修女感受到創會者的孤單。當她在羅馬時有機會認識了馬定修女(Mother Marie de St Jean Martin),向她傾訴了心中的害怕與期望。她特別注意到工人、農人或貧困背景下成長的年輕人的需要。她曾在她羅馬和Pniewy的住所接待了羅馬聯合會的總會長。羅馬聯合會的總會長很高興地看到吳甦樂會有這樣新的使徒工作。兩位修女之間的私人通訊持續了十年以上。
吳甦樂修女如何將聖安琪的特恩融入在她的修會中?她的神修中特別表達了與基督在祂的苦難中結合和逾越喜樂的光輝。她不是在遺言中這樣說嗎: 你擁有聖體龕內的耶穌、每日所領受的耶穌聖體:你被天主的愛所環繞,還需要什麼帶給你幸福呢?你應該高興擁有神聖的喜樂,那是外在環境無法給你的。這喜樂應當發亮且發光。這就是你成為「洋溢幸福」的方法。
Inter-Ursuline No.4, Oct-Dec 2003, p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