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甦樂會的教育精神
聖安琪本人雖從未接受過正式教育,亦未曾從事過任何類似現代學校教育的工作,但她的遺作,卻洋溢著一位教育家的智慧,以致當教會正式冊封她為聖人時,尊稱她為教育家,那麼,聖安琪的教育精神又有什麼特色呢?

教育的傳統
公元1652年法國巴黎之吳甦樂修會首次編製手冊,闡明修會之教育原則。以後在1705年、1845年及1943年為適應時代需要數次修訂,於2018年由教育小組編定新手冊。唯其教育理想卻是一脈相承。
簡述基本要點參閱附件
富含聖安琪精神的吳甦樂教育
教育的定義
教育是人與天主合作,為逐漸展現並完成天主在每人身上創造與聖化的工程。教育者應本著尊敬的態度,在每位學生身上發現天主的肖像,協助他發揮潛能,完成最美好的自我。

教育的精神
1. 她堅信任何『牧養人靈』的工作(教育)都是受天主委托:
天主是主人,我們只是僕人與助手,所以要謙虛、忠心、誠實,面對真理(天主)要服從,不追求自己的權威與聲望,遇到困難時信賴天主。(勸言序,勸言一)
2. 尊重天主在每個人身上的計畫:
天主所創造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祂賦與祂創造的人獨特的價值與使命,教育者不但要尊重,更要設法去認識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背景,天賦(天主的計畫)幫助他完成最美好的自我,而不是強迫他去滿足父母師長的期望。(遺訓二、六)
3. 身教的重要:
聖安琪一生渡著有深度的神修生活,她的聖德言行吸引著旁人,如春風化雨一般,影響感他們,棄惡從善,歸依天主,因此,對追隨她的人,她強調身教的重要,母親在一切事上要做兒女的借鏡,至少也要與他們一起身體力行。(勸言六)
4. 母親的心揚:
母愛的流露對聖安琪來的那麼自然,特別在遺訓中表露無遺,『試看一個母親,即使有一千個兒女,也教將所有的孩子一一容納心中』所以她要求我們也得將每一位兒女(學生)銘刻於心,不只是名字,還有背景個性以及有關她們的一切,且要盡到慈母的責任、關心、照顧、教導、鼓勵、探訪………等。(遺訓序,勸言四)
5. 溫和但堅定的態度:
聖安琪強調溫婉與慈愛遠比刻薄嚴厲的責罵來的有效,但她決不放縱或溺愛,為了人靈的益處,她要求我們因人、因時、因地、因事的不同,做到『時而溫和,時而嚴格,或多或少,恰到好處』的修養。而分辨的秘訣是『純正愛主救靈的熱忱』(勸言二)也就是一顆無私心私欲的清明良心。
6. 樂觀與信心:
聖安琪漫長的一生可謂歷經滄桑,有兒時的父母雙亡,有青年時的寄籬下,有戰亂,有流亡,有孤獨無助………但終其一生,她常保持樂觀與希望,因為天主是我們磐石,祂必定會照顧一切,所以她要求我們要振作,要採取行動,要有希望,要從心底向天主呼求,要保持信心。(勸言序)
7. 團結的重要:
牧養人靈的工作需要不少人的合作,安琪時代如此,今日尤甚,聖安琪一在強調尊敬長上,維護長上尊嚴,以及平輩間團結的重要,因為只有大家在步調一致時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勸言三)而這份團結卻是極易受到破壞的,(遺訓十)建設不易破壞,故應倍受珍惜。

教育的目的
以基督信仰為基礎,培育在智力、意志力及感情三方面均衡發展的健全人格。對天主開放,對他人開放,對世界開放,關懷社會,服務人群。

教育的關鍵
是具有修養、學識、信仰深度能以生命傳遞生命的老師。修會要求修女們用默觀(祈禱)去準備自己,因為默觀與教育是一事的兩面。由默觀中受之於主(生命之源)的,在教育工作中給予學生。

教育的方法
基本上是以信仰為基礎的人文教育。注重教育品質而非數量,故採小班制,導師與學生共同生活,建立大家庭氣氛。強調全體教職員工共同參與教育工作,保持團結合作,步調一致,以達成教育之最大效果。

教育是天主與人合作的工作
天主是生命的始源
生命因祂而存在、成長、開花、結果
這是成長的過程,也是教育的過程
如何使孩童、青年人
逐漸了解自己生命的奧秘
發揮個人的潛能
對他人開放
對世界開放
對造他的上主開放
完成做人的使命
這是教育工作
天主在教育工作中
永遠佔有首要的地位
是祂創造了這生命
是祂塑造了這性格
這是祂所鍾愛的子女
教師只佔在次要的地位
他必得珍惜天主創造的生命
尊重天主塑造的性格
愛護天主鍾愛的子女
誘導他去發現天主的聖意
完成圓滿的人格,基督的肖像
因此教育工作需要祈禱精神
祈禱的人能夠
體會天主的聖意
在每位青年身上的聖意
祈禱的人能夠
以愛心去照顧
以細心去了解
以耐心去輔導
祈禱的人能夠
日以繼夜
以無私、犧牲的熱心
永不懈怠的與主合作
完成創造生命的工作